編者按:“弘揚愛國奮斗精神、建功立業(yè)新時代?!睂W校第二次黨代會提出,要把高素質創(chuàng)新型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學校一流學科專業(yè)建設和高水平大學建設的基礎工程,大力推進師資隊伍建設。近年來,我校培養(yǎng)和引進的博士教師成長很快,許多老師已經嶄露頭角,成為教學和科研的骨干力量。在第三十九個教師節(jié)來臨之際,學校推出優(yōu)秀博士系列報道,旨在落實省委部署、貫徹校黨代會精神,鼓舞干勁,勇于擔當,為把齊大建設成為有特色高水平應用型綜合大學而努力奮斗!

耿濤,1989年生,中共黨員,歷史學博士,博士后,碩士研究生導師,2021年入職齊齊哈爾大學后被直聘為副教授,現為文學與歷史文化學院(新聞傳播學院)歷史系教師,黑龍江省金源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人員,主要從事遼金史、北方民族史、東北地方史研究,為本科生開設《世界古代史》《中國古代民族史》課程,為研究生開設《史學理論與方法》《遼金元史專題》等課程。
一、心系家鄉(xiāng),潛心為學
身為一名土生土長的黑龍江人,耿濤致力于將平生所學回饋家鄉(xiāng)。自2018年在中央民族大學畢業(yè)之后,他赴河北大學繼續(xù)深造,從事博士后工作。出站后,響應振興東北的號召,在南下浪潮中逆向而行,于2021年入職齊齊哈爾大學,正式成為一名光榮的高校教師。在三尺講臺,雖不能妙筆生花,卻也可以春風沐雨,潤物無聲。其在教學一線上勤勤懇懇,啟創(chuàng)釋惑,點撥教化,傳道授業(yè),主講的課程深受學生歡迎,尤其是為大一新生開設的《世界上古中古史》課程,使學生逐漸擺脫了死記硬背的學習習慣,養(yǎng)成可獨立思考的能力。在教學中,他十分注重思辨與質疑精神的培養(yǎng),注重學術前沿觀點的引入,注重教授學生自主獨立研究的能力,努力將科研反哺教學;同時,秉持著“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”的理念,無論是日常教學,還是教育實習、畢業(yè)論文、大學生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業(yè)訓練項目的指導,以每位學生的進步鞭策自己持續(xù)前行,其指導大創(chuàng)項期間,親自帶隊領學生實地踏查,充分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(yǎng);同時他貫徹因材施教的理念,主動的為有志于從事科研的學生傳道解惑,從本科階段即踐行“導師制”,敦促學生奮發(fā)努力。他深知教育可以改變命運這一箴言,注重言傳身教,用自身的努力照亮學生的前程。他不斷研磨自身的教學技藝,吸收借鑒先進教學理念,闡幽發(fā)覆,撥云見日。
二、成果累累,再上層樓
身為一名高校教師,不僅要有良好的教學能力,科研能力也是重中之重。自碩士階段開始,耿濤便致力于遼金史、北方民族史的研究,形成了系列性的研究。教學之余,不敢荒廢科研,入職后更是在原有研究基礎上,輻射黑龍江流域文明,揭示嫩江流域文化之精華,聚焦渤海國的歷史遺存,試圖再現白山黑水間的歷史榮光。他組建學術團隊,利用學術組會、讀書會等方式鍛煉學生,亦是鞭策自己;他注重學術交流,多次籌劃專家講學與學術活動,在2023年初組織了一場名為“農牧交錯帶與9-13世紀的中國歷史”的線上學術研討會與講座,取得了廣泛關注與好評,碰撞出思維的火花,進一步點燃他對學術的熱情;他注重學術合作,與校外青年專家學者構建研究共同體,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歷史學專業(yè)和學科發(fā)展貢獻力量。在成果方面他收獲頗豐,入職后已發(fā)表論文數十篇,其中CSSCI核心5篇,中文核心3篇;獲批2023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,擔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子項目主研人,主持多項省部級和市廳級項目。雖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,但耿濤并未停滯于此,而是繼續(xù)奮勇勃發(fā),希望能夠“繼往圣之絕學,開萬世之太平”。
三、虛懷若谷,不務空名
身為一名青年教師,耿濤以“靡不有初,鮮克有終。足履有聲,不務空名”為座右銘,不忘初心,愛崗敬業(yè),充分發(fā)揮著青年教師應有的朝氣與活力。他視學校、院系為家,積極響應各種工作事務,主動為學校、院系排憂解難。疫情期間,恰值喜得麟兒,他卻舍小家為大家,安撫學生情緒,疏導學生難題,樂于奉獻。無論是師范認證相關工作,還是籌備會議,他都能很快進入工作狀態(tài),以飽滿的姿態(tài)迎接各種艱難的任務,尤其是師范認證之時,作為對接專家的聯絡人,出色完成了學校和院系布置的任務與工作。作為班主任,他與學生既是良師又是益友,為學生的成長提供指導,平等關愛每一個學生。耿濤深深知道若想在廣闊天地有所作為,一定要虛懷若谷,事事反求諸己,才會有提升。
(圖文/文學與歷史文化學院(新聞傳播學院) 編輯/郭超 責編/趙海鵬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