編者按:2018年,齊齊哈爾大學宣傳統(tǒng)戰(zhàn)部與校友會辦公室聯(lián)合推出了“校友故事”系列報道,這種“小故事講大情懷”的方式受到全校師生和各地校友們的歡迎。今年,學校將把這項工作更深入地做下去,希望大家繼續(xù)給予支持??梢园涯吹降呐c校友有關的報道鏈接發(fā)到郵箱,也可把校友的情況告知我們,以便采寫文章。電子信箱:3513398@qq.com
王海波,2000屆校友,畢業(yè)于齊齊哈爾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。
王海波現(xiàn)為上海市文來高中藝術總指導,上海音樂家協(xié)會會員,閔行區(qū)音樂家協(xié)會理事。
王海波雖然已年過四十,但是身上卻依然有當年那個背負音樂夢想勇敢闖蕩的女孩身影,依然激情滿懷。“2000年,從齊齊哈爾大學音樂系畢業(yè)后,我就背上雙肩包獨自來到上海闖蕩。一晃兒19年過去,我也從青年步入中年,感謝這一路始終有音樂相伴,讓我的人生充滿了‘樂’趣。”
“我爸爸是恢復高考以后的第一批大學生,學的是中文專業(yè),畢業(yè)后當了一名大學教師。當時跟爸爸一起分到學校的還有好幾個音樂系畢業(yè)的大學生,我們都住在學校家屬樓里,離得非常近,所以我從小就看著他們在一起又是彈琴又是唱歌的,就像開音樂會一樣,我覺得非常有意思。聽著、看著久了,我也愿意跟著他們比劃比劃,沒想到還似模似樣的。大概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,我對音樂產(chǎn)生了興趣吧!”王海波說,六七歲的時候,她就萌生了學習鋼琴的想法,跟父母一說,父母也覺得她在音樂方面的感悟力很強,所以都非常支持。
“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,家里的生活條件還是比較艱苦的,工資收入非常低,所以爸爸媽媽想培養(yǎng)我學音樂,卻買不起鋼琴。我記得非常清楚,那是1987年,爸爸連借帶湊地花了4980元給我買回一臺‘珠江’ 牌鋼琴。這錢在當時可是一筆巨款了,后來我們家用了五六年時間才算把這筆錢還完?!蓖鹾2ㄕf,隨著生活條件逐步改善,負債的壓力慢慢減輕了一些。令她感動的是,當時無論多難,爸爸媽媽也沒想過讓她放棄音樂夢想,一家人一起挺過來了。
因為學習了鋼琴,王海波成了學校里小有名氣的小音樂家。學校一有音樂活動,老師第一個就會想到她?!拔以谏蠈W的時候又學習了手風琴和指揮。因為學校經(jīng)常有合唱比賽,我就給合唱團伴奏,后來做合唱團的指揮,打下了指揮功底。”王海波笑著說,沒想到這段經(jīng)歷竟成為她日后在音樂發(fā)展路上的最強助力。
多年的音樂學習和熏陶,確定了王海波未來以音樂作為專業(yè)發(fā)展的方向。1996年,王海波被保送到齊齊哈爾大學音樂系。2000年,她以優(yōu)異的成績畢業(yè),隨后到上海閔行區(qū)的一所高中面試,順利通過,成為一名音樂教師。
“2000年9月份,我正式上班。上班一個月之后,正好學校要參加閔行區(qū)藝術節(jié)的比賽,策劃節(jié)目的任務落到我頭上。在準備節(jié)目的七天里,我沒日沒夜地排練,帶著學生在學校摸爬滾打。最終,我們的節(jié)目一舉拿下了一等獎,也讓初出茅廬的我一戰(zhàn)成名?!睂W校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,讓王海波的音樂才能得以充分施展,也讓她在音樂的交流中迅速成長。

作為學校的藝術總指導,王海波不斷磨煉指揮技藝,逐漸把學校的“海歌合唱團”打造成為上海市國際藝術節(jié)合唱特色團隊、上海市民文化藝術節(jié)“百支優(yōu)秀合唱團隊”之一,合唱團多次受邀作為示范團隊參加各類合唱大師班活動。2017年暑期,“海歌合唱團”赴新加坡參加第四屆亞洲國際合唱節(jié)比賽。充滿中國民族特色的四部混聲無伴奏合唱《賣湯圓》和《思念》作品受到觀眾的一致好評,征服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評委,獲得金獎。而作為指揮的王海波,也榮獲了優(yōu)秀指揮獎。
其實,對于王海波來說,榮譽固然令人欣喜,卻也比不上音樂本身帶給她的快樂更多。她曾說,音樂,是她人生的最好選擇。而她也在用行動證明:傾盡一生,為了音樂夢想而努力,不辜負心中的那一份執(zhí)著與熱愛。
(來源/齊齊哈爾日報 作者/張娜 編輯/孟憲國)